來源:綿陽日報
逾萬大學生緣何來綿創新創業?
接收高校畢業生創歷史新高
截至目前,市人才中心共接收高校畢業生檔案14463份;已報到注冊高校畢業生12310人,比去年全年增長19.8%
初次就業率過半
已報到注冊的高校畢業生中,8672人實現就業,初次就業率為70.4%
來綿高校畢業生特點
本地生源畢業生占85.68%、高學歷畢業生來綿人數持續增長等
截至目前,市人才中心共接收高校畢業生檔案14463份;已報到注冊高校畢業生12310人,75人實現自主創業、8672人實現就業……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,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綿陽,扎根綿陽。
來綿高校畢業生究竟有哪些特點?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愿意在綿陽創業就業?近日,記者就此專訪了市人社局局長李川萍。
接收報到人數創新高
六大特點凸顯智力優勢
市人才中心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市人才中心共接收高校畢業生檔案14463份;已報到注冊高校畢業生12310人,比去年全年增長19.8%;已報到注冊的高校畢業生中,8672人實現就業,初次就業率70.4%。“經過綜合比較分析,今年來綿高校畢業生主要呈現六大特點。”李川萍介紹說,一是本地生源畢業生比例增加,已報到注冊的畢業生中,綿陽本地生源畢業生10548人,占85.68%,比去年同期上升1.5%。二是高學歷畢業生來綿人數增加,目前已接收博士研究生16名,與去年全年10人相比,增長60%;已接收碩士研究生482人,與去年全年358人相比,增長34.64%。三是重點知名院校來綿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加。四是高校畢業生選擇實體經濟就業數量增加。
今年來綿報到的高校畢業生,還呈現專業類別更加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布局的特點。在接收的高校畢業生中,有電子信息類1586人、機械類609人、化工類178人、生物制藥類193人、新能源材料類256人,這些人才的聚集將有助于我市“4+3”發展戰略的強力推進。
此外,應屆高校畢業生在綿創業積極性高,目前已實現自主創業75人,同比增長108%。“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!這六大特點進一步說明:綿陽科技城正成為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沃土,也更加凸顯了科技城的智力優勢。”李川萍說。
科技城建設潛力巨大
吸引眾多大學生集聚綿陽
“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關系千家萬戶。綿陽之所以在高校畢業生工作方面成效顯著,這離不開市委、市政府的及早籌劃,以及市級相關部門的全力配合。”李川萍表示。
去年以來,市委、市政府多次組織各部門召開協調會,要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、密切配合,為科技城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資源基礎;市領導還多次帶隊到四川大學、重慶大學、西安交大、西南交大等知名高校宣傳綿陽、招才引智,對高校畢業生了解科技城、關注科技城起到積極推動作用。“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集聚綿陽,還得益于科技城建設的巨大潛力和綿陽城市宜居宜業的獨特魅力。”李川萍分析說,作為國家唯一科技城,綿陽科技城建設潛力巨大,同時綿陽擁有全國文明城市、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諸多殊榮,其深厚的文化底蘊、雄厚的科技實力、優越的生態環境,對高校畢業生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。
她同時認為,一方面綿陽具有眾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國有企業,比如中物院、長虹、九洲等;另一方面,近年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,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800余家,其中38戶已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,這些具有創新創業活力的企業,吸引了眾多年輕大學生參與其中、揮灑青春、共圓夢想。
創業支持政策力度大
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濃厚
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、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、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,這些對于初出茅廬、喜歡鉆研、懷揣夢想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。
去年以來,市委、市政府以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、集聚人才為目標,在政策、服務等方面下足了功夫。
政策方面,市政府出臺《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辦法》,針對在校大學生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,專門制定“十個有”的政策,包括創業有補貼、創業培訓有補貼、吸納就業有獎勵、小額擔保貸款有貼息、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有社保補貼等,為高校畢業生來綿就業創業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。
服務方面,市人社局、市就業局、市人才服務中心會同有關部門,通過采取講政策、搭平臺、送崗位等措施,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。今年以來,市人社局等單位先后8次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宣講團成員、29家用人單位,前往市內外高校宣傳綿陽、宣傳政策;利用綿陽人才網、綿陽公共招聘網等網站,長期公布我市企業簡介和畢業生需求。
同時,我市還通過加快人才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,著力提高接收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效率;在開展6場網上招聘會的基礎上,利用綿陽人才市場、勞動力市場等場地,先后開展了28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;成功舉辦了第四屆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。
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下,如今,綿陽識才、愛才、敬才、用才氛圍日益濃厚,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在綿陽找到了施展才華、實現夢想的舞臺。